发布日期:2018-05-22 浏览人数:
“質量是生産出來的還是檢驗出來的?”這個話題,一直以來成爲企業界爭論的焦點。
生産者說質量是檢驗出來的,劣質産品流入市場是檢驗員沒有把好關。
檢驗員說質量是生産出來的,生産者如果不制造不合格品,市場上就沒有劣質産品!
質量是不是檢驗出來的??
其實,很多的生産者陷入以下的錯誤觀點:
1. 容许少数的不良,意外的瑕疵是无可避免的;
2. 品质是品管检验部门的责任;
3. 只重视产品的检验,检验人员需要负责解决瑕疵品;
4. 出了问题,都觉得是品质部门的事情。
那麽,爲什麽會出現産品品質問題?
産品開發前問題不處理好,量産直通率太低,就希望靠著品質救火,想靠提高檢測的頻率,從中降低瑕疵品或不合格品;
加入返工料,不合格物料,卻沒有事先經過測試驗證,沒有准確的産品質量波動情況認知;
客戶催著要貨,上面施壓,老大就根據自己的所謂的實際經驗說話,對于不在標准範圍的産品,實施特殊放行,導致産品問題;
行業提高了産品的質量標准,公司還依舊按照原來的標准生産;
生産過程中出現非人爲的品質問題,卻又不在檢測頻率範圍內等……
質量是不是生産出來的??
那麽,産品質量到底是不是生産出來的呢?
很顯然,“生産是主動的,檢驗是被動的。”
只有在生産過程中的每個環節,嚴格按照生産工藝和作業指導書要求進行,才能保證産品的質量。如果忽略過程控制,只靠檢驗,是不可能保證産品質量的,因爲質量檢驗,只能剔除次品和廢品,並不能提高産品質量。也就是說,質量控制的重點決不能放在事後把關,而必須放在制造階段,即生産過程階段。
如何全方位控制産品質量??
産品在設計階段就基本定位了,然後的質量全靠采購、加工制造、包裝、運輸來保證了,把這些環節控制好,質量自然就控制好了。所以産品質量是在設計和生産過程中實現的,質量是通過工藝管理實現的。
企業可通過以下幾點來控制産品質量:
要讓員工認識到:産品的品質不好,産品就沒有市場,産品沒有市場,企業就失去了利潤來源,時間長了,企業就會倒閉,隨之而來的就是員工失業。當然即使産品市場良好,但也要“居安思危”,把産品品質做得更好,營造更好的企業口碑。
一切以客戶爲中心,把自己看成客户,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,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。这样,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,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,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,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,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。
如果的品質控制不從源頭開始,將很難控制産品的質量。即使生産中投入大量的檢驗人力去把關,生産時由于沒從源頭去控制而産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廢品,産品的成本將大大提高。況且有些産品的質量問題可能無法從後道工序發現並彌補,這更要求我們在第一時間把事情做好,預防品質問題的發生。
品質管理是全過程、全公司的,而各個過程之間,全公司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必須是有序的、有效的,要求全體品質管理人員、操作人員嚴格按程序做,如果不按程序工作出錯的機會就會增多,産品的質量也就無法保證。
質量問題有80%出于管理層,而只有20%的問題起源于員工,也就是說,管理者可控缺陷約占80%,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%。在管理者完善管理水平的同時,還必須要使操作者明白如下四點:
1.操作者知道他怎麽做和爲什麽要這樣做;
2.操作者知道他生産出來的産品是否符合規範的要求;
3.操作者知道他生産出來的産品不符合規格將會産生什麽後果;
4.操作者具備對異常情況進行正確處理的能力。
事實證明,産品是生産出來的
“品質始于教育,終于教育。”事實證明,成功的企業正是按照“産品是生産出來的”理念嚴格進行産品生産的,嚴把産品生産的每一個環節,保證每一個環節的質量不出差錯,一環緊扣一環,這樣生産出來的産品才是合格的好産品,才經得起市場的檢驗。
电话:0531-88977166 传真:0531-88977066
郵箱:info@wjthz.com
地址:濟南市高新區舜泰廣場9號樓南區9層